-
揚之萊茵日記:我們離意大利的局面有多遠?
最後更新: 2020-03-24 07:46:20【香港四方集運】
最近兩三個月裏,新冠病毒在全球的演變,有時給人一種“穿越劇”的感覺。
病毒在各地區流傳的先後次序不同:中國不幸首當其衝,獨自面對這“飛來橫禍”,緊接着是東亞地區,現在已擴散至全球,而歐洲竟成為新的“重災區”。
換而言之,昨天你或許還是個遙遠的“觀望者”,今天突然就有可能已是“劇中人”。
儘管疫情在各地的發展階段不同,但卻有着不少相同的軌跡,所以,人們似乎有了某種“預測”未來的能力:昨日的中國、韓國、日本,就是今日之意大利、西班牙、法蘭西;而今日疫情明顯好轉之中國,已成為歐美企盼的明天。
現在有些華人判斷歐美的疫情,甚至到了“能掐會算”的地步,為何?
因為中國剛剛經歷了一波,而且是在無所借鑑的情況之下。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當華人前一段看到德國政府在疫情防控中,以慣有的冷靜和謹慎,三思後行地邁着小步時,會心急如焚,甚至心慌意亂。
德國政府此前“不緊不慢”的防疫節奏,其實也是因為其國內感染和死亡人數還沒有高到“火燒眉毛”的地步。如果感染和死亡人數在短期內已經或預期將快速飆升,那麼,公共健康制度再優越,國家提供的資金支援再豐厚,恐怕都難以避免程度不同的醫療擠兑現象出現。
生活在德國的筆者,願將自己在這裏的所見所聞,陸續用“夜話”的形式記載下來,和觀察者網的讀者聊一聊。
3月17日(週二)
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其15年的總理生涯中看似順風順水,其實卻經歷了兩個“大坎”:第一次是2015年夏末的“難民潮”,讓她從此戴上了“難民總理”的帽子;第二次無疑就是這次由新冠病毒引發的“大瘟疫”。
此前,在黨務上已經退居二線的她,出鏡率大不如前。除了年初的“利比亞問題”柏林峯會外,幾乎沒有什麼大的建樹。疫情開始初期,站在第一線指揮的一直是德國衞生部長施帕恩(Jens Spahn)和他的專家組。
直到上週末,默克爾才“千呼萬喚始出來”。她要麼不出來,一出來就頻頻亮相,幾乎天天召開新聞發佈會。這意味着德國的疫情不容樂觀。
默克爾:新冠肺炎是德國二戰以來的最大挑戰
本週末以來,德國政府開始採取大範圍的嚴厲措施,讓人真切感覺到德國的疫情正在發生變化,防控到了關鍵時刻。聯邦內閣與各州政府和專家顧問日前協商後達成一致,決定採取以下措施:
除了維持日常生活必需的行業(食品超市、醫療機構、司法警務、錢莊銀行和貨物運輸等)之外,其他所有領域都進入“休克”狀態。
出入德國的航運停止,與法國、瑞士、奧地利、盧森堡和丹麥的邊界關閉,各州的學校、幼兒園、圖書館、博物館、影院劇院、遊藝場所和旅遊景點等統統關閉,養老院禁止或大幅縮短親友探視,所有的餐館酒吧縮短營業時間,就連德國人最為鍾愛的足球比賽也已告停,電視播報中幾乎每天都有的體育新聞全部消失……
關閉邊界,停止航空客運,這無異於“封國”;社會生活全面壓縮,個人自由大打折扣;每天早上醒來,周圍的世界彷彿已變了樣;打開手機電腦,有關疫情的各種信息躍入眼中。
根據最新統計,中國以外地區的感染者人數已超過中國本土的感染人數。到今天為止,德國的感染人數已達6012,比前一天增加了1100例。
德國正經歷着二戰以來從未遇到過的緊急狀態。
有鑑於此,德國羅伯特-科赫研究院(Robert-Koch-Institut)已將德國的疫情風險調至“高危”,並警告局部地區有可能達到“極高危”。它要求各地醫院最起碼要加倍提高重症監護能力,並提醒國民目前採取的強力措施必要時將維持兩年。
德國此前“不緊不慢”和“步步為營”的做法,很多人將其歸於民族性格中的理性成份,其實,它也與其“聯邦制”的政體有關。
德國由16個州組成。各州有自己的憲法和政府機構,除了外交和國防這兩個領域外,其他均為“州事務”,譬如,教育,衞生,警務等。聯邦和各州之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央”與“地方”,而是一種平等協作的關係。
正是出於這個原因,德國的決策體系具有“平等協商,各司其職”的特點。具體到政治架構中,德國的各個領域都有“聯席會議”這樣的機制。譬如,聯邦的內政部長與各州的內政部長會定期召開“內政部長聯席會議”,協商涉及全國內務部門的各類問題。同理,其他領域職能部門,如衞生,教育等,也設置了同樣的機制。
有人或許會擔心德國這種體制在危機中是否能保持足夠的行動力,畢竟“協商”比中央發佈指令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而且,決策完全有可能因為各地的“本位主義”而拖延,效率不是很高。在2015年“難民潮”中,這個協商機制暴露出不少“軟肋”,當時的協調工作就不是很成功。
儘管如此,我們不能籠統地説德國的聯邦制缺乏行動力。譬如,同樣都是危機,這次面對“新冠病毒”,德國的行動力與“難民潮”時期相比,真是雲泥之別。這裏有一個特殊的情況不能忽略:
2015年,各州面對的是分攤難民問題,也就是誰付出更多的問題,這時候人們思考權衡的基礎更多的是利益。這次的疫情則不同,因為它涉及的是“生存”問題(生命以及公共衞生、經濟、金融、社會等各種體系),所以,面對病毒這一“共同敵人”,各州還是能精誠團結,迅速達成共識並採取行動。
具體到現實中,由於衞生屬於州事務,因此,在處理公共衞生問題時,第一線的地方衞生部門經驗豐富,行動力強,不需要等待“上方”指示就能靈活主動地進行處理。
這個特殊情況,在這次的疫情防控中反而顯示了聯邦制的優越性。聯邦政府雖然無法對各州“發號施令”,但“聯席會議”一旦達成共識,各地的執行是相當有效的。
德國各州的發展水平不等,富裕程度也不同,但獨立性是相同的。
昨天,巴伐利亞州宣佈進入“災難事件”(Katastrophenfall),將防控權力集中到州府手中。為何?因為惟有宣佈啓動這種應急機制,信息的收集才能集中,政令的下達才能通暢,資源的分配才能不混亂。
今天,州長徐德(Markus Söder)再次召開內閣會議,他在隨後的記者招待會上説:面對目前的疫情,我們“沒有理由恐慌,但有理由擔憂”。他呼籲民眾不要搶購,不要去銀行過度提款,雖然行動受到限制,但要儘量維持正常生活。
的確,如此規模的疫情,對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是考驗“動員力”和“行動力”的時刻。
徐德對巴伐利亞的防控措施作了新的補充,其中包括從其他政府機構緊急調配四百名工作人員給衞生部門;各大學醫院放緩科研任務,承接一線醫治工作;各醫院將緊縮或推遲執行非緊急醫療業務(如整容、換關節等),緊急“徵用”五百至五千名醫科學生來支援各醫院,各康復中心將提供更多重症病牀。
聯邦衞生部將在醫療物質方面(口罩、呼吸機和檢測儀)提供幫助,警務部門將加大打擊偷盜醫療物資的犯罪行為。
鑑於全球對口罩等物資的需求激增,州府將支持國內廠家生產,擺脱對國外供貨的依賴。此外,州府還將對各經濟領域進行財政支援,包括注資和減税等措施。
巴伐利亞州府在德國16個州里實力最強,也一直自詡是德國的“火車頭”,它的作為在全國具有一定的模範表率作用。此外,該州也是這次新冠病毒在德國的“首發地”,而且又與歐洲“重症國”意大利很近。
州長徐德年輕有為,能力超強,其地位在執政的聯盟黨(Union)中似乎越來越重要,也是未來德國總理的熱門人選。這次疫情為他提供了展示能力的極佳機會。
説到這裏,我們不妨可以談一下這次疫情對德國政治的側面影響。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陳軒甫 
-
美國確診超4萬例,單日死亡病例首次過百
2020-03-24 07:36 美國一夢 -
東京奧組委主席:即使推遲也最好在今年舉辦
2020-03-24 07:29 東京奧運會 -
默克爾首次檢測為陰性
2020-03-24 07:24 德意志 -
-
白宮2萬億美元刺激計劃再度擱淺,道指收跌600點
2020-03-24 06:57 美國政治 -
意大利新增4789例,累計63927例
2020-03-24 06:52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全球金融震盪中,美媒提起中國
2020-03-23 23:31 股市 -
美國紐約市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超1萬
2020-03-23 23:24 -
伊朗衞生部長:國家動員計劃完成3880萬民眾疫情排查工作
2020-03-23 22:15 伊朗局勢 -
國會將表決2萬億救市法案,美股開盤下跌
2020-03-23 21:40 美國經濟 -
美頂級傳染病專家大吐苦水:我總不能推他下去
2020-03-23 21:22 美國一夢 -
韓國與美國協調,向伊朗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2020-03-23 20:44 新冠肺炎抗疫戰 -
意大利求助美軍援建醫院
2020-03-23 20:20 -
多國人士讚賞中國向世界分享抗疫經驗
2020-03-23 19:36 新冠肺炎抗疫戰 -
戰“疫”每日觀察丨應對全球健康危機需要團結行動和綜合施策
2020-03-23 19:33 新冠肺炎抗疫戰 -
西班牙新增確診4517例,副首相住院等待檢測結果
2020-03-23 19:10 -
35224例!美國8州宣佈“禁足令” 波及超1億人
2020-03-23 18:53 -
美媒曝“白宮要求統一口徑甩鍋中國”,華春瑩4連問
2020-03-23 18:21 -
紐約州護士向媒體“吹哨”後,被上級“警告”
2020-03-23 18:10 新冠肺炎抗疫戰 -
外交部:中方會尊重國際奧委會和日方協商作出的決定
2020-03-23 18:06 中美關係
相關推薦 - “跪下的警察”火了 評論 76取得聯繫的11人,全部獲救! 評論 200隔離居民沒物資?吉林通化迴應、副市長道歉 評論 233今年最大規模!13架次解放軍軍機進入台“西南空域” 評論 378美國防情報局認了:多次監控本土手機定位 評論 134最新聞 Hot
-
15架,再次刷新紀錄!
-
美國重新加羣,又來給中國“找茬”
-
日本自衞隊曝這事,噩夢又要來了?
-
“新冠還要帶走多少美國人?預測模型都説不準”
-
俄多地爆發非法遊行,俄外交部嚴厲質問美方
-
取得聯繫的11人,全部獲救!
-
第一次和拜登通話 約翰遜表現很激動
-
隔離居民沒物資?吉林通化迴應、副市長道歉
-
中美航線上又有750個集裝箱墜海,最近咋回事?
-
輝瑞、阿斯利康沒法按時交貨,意總理:法庭見
-
西班牙總參謀長辭職,曾被網民批插隊打疫苗
-
誰主中環?港媒:普通話成香港投行“通用語言”
-
剛進白宮兩小時,拜登就提起中國領導人
-
今年最大規模!13架次解放軍軍機進入台“西南空域”
-
西媒又渲染中國人“少吃肉改變地球”了
-
美國這些互聯網公司也開始清理“特朗普遺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