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中泉、時殷弘:南海沒有所謂“C型”包圍圈
關鍵字: 南海南海爭端南海問題南海島礁建島中美關係重返亞太近來,中國南海爭端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在香格里拉會議上,南海爭端議題已然成為主導議題之一。為了遏制中國在南海地區的建島行動,美國除了直接派出戰機監視以外,更是在香格里拉對話會後直接宣佈對越南這一反對中國建島至為堅定的國家增加1800萬美元的經濟援助,以幫助越南購買美國的巡邏艇。
另外一則較早的消息則宣稱,在南海地區,菲律賓與越南已經達成一致意見,將會聯合抗衡中國的建島行動。考慮到更早時期美國與日本在東海問題上的聯合聲明,似乎在狹長的西太平洋地區,北起日本海,南到馬六甲,已經隱隱呈現出列國聯合圍堵中國的局勢,而其中最關鍵的力量,顯然就是美國。
在此格局下,中國據理力爭的聲明,連同力所能及的實際行動,看起來當然無可厚非。畢竟,早在很多年前,中國輿論界就有一種大受歡迎的所謂“C”型包圍圈的類陰謀論説法。美國與日越菲諸國越來越明顯的聯合,在很多國人看來,不過是這種包圍圈日益收緊的證據罷了。那麼,為了打破這個包圍圈,中國在已經大大增長了的國力基礎上營建一些必要的前沿基地,不僅政治上極為正確,而且邏輯上極為正當。就此而言,美國人對中國在南海地區行動的反應,委實是“過度”之極。
美國人為何要在南海地區反應如此過度?有人歸咎於希拉里任國務卿時期提出的“重返亞太戰略”,認為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美國將戰略中心從911之後的中東移到了東亞,將主要的戰略敵手從基地組織轉向了中國。這種説法不無道理,不過仔細分析,這恐怕有“自我證實”的邏輯問題。
“重返亞太”確實是奧巴馬政府希望強化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霸權存在的戰略舉措之一,但是就美國自身而言,希拉里卸任之後,該戰略已經被冷凍,奧巴馬政府與其説更加關注亞太,不如説更加關注美國國內,關注美國的經濟復興和社會重建。
實際上,梳理奧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我們大致能夠看到一個極其明顯的收縮輪廓。近五年來,美國在全球政治中的影響已經在絕對的下降,美國所謂插手他國事務、實施霸權政治的記錄,實際上也較小布什時期絕對地下降。這是一個無可否認的事實,也是我們分析中國南海爭端的重要背景。
那麼何以美國在全球戰略收縮的同時偏偏要強化南海地區的存在呢?這恐怕要從中國找理由,恐怕是因為中國的發展和崛起。
在世界政治中,“崛起”並非一個純粹可愛的詞語。在西方理解中,它意味着如同1860年以後德國突然成長為歐洲超級大國一般、完全改變老歐洲既定政治版圖的“撕裂式”的政治突變,意味着肯定會顛覆現有國際秩序的“可怖”前景,因而也必然會伴隨着霸權國與崛起國之間大規模的武裝衝突,即霸權戰爭。所以當最初中國官方引用學者的話,以“和平崛起”描述本國國力升騰的現實和未來外交戰略時,西方世界根本無法理解;後來轉而使用“和平發展”一詞,希望以此昭示給世界一個温和的、國力平緩上升的大國形象,似乎起到了一定的釋疑作用。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李楚悦
- “跪下的警察”火了 評論 76取得聯繫的11人,全部獲救! 評論 200隔離居民沒物資?吉林通化迴應、副市長道歉 評論 233今年最大規模!13架次解放軍軍機進入台“西南空域” 評論 378美國防情報局認了:多次監控本土手機定位 評論 134最新聞 Hot
-
15架,再次刷新紀錄!
-
美國重新加羣,又來給中國“找茬”
-
日本自衞隊曝這事,噩夢又要來了?
-
“新冠還要帶走多少美國人?預測模型都説不準”
-
俄多地爆發非法遊行,俄外交部嚴厲質問美方
-
取得聯繫的11人,全部獲救!
-
第一次和拜登通話 約翰遜表現很激動
-
隔離居民沒物資?吉林通化迴應、副市長道歉
-
中美航線上又有750個集裝箱墜海,最近咋回事?
-
輝瑞、阿斯利康沒法按時交貨,意總理:法庭見
-
西班牙總參謀長辭職,曾被網民批插隊打疫苗
-
誰主中環?港媒:普通話成香港投行“通用語言”
-
剛進白宮兩小時,拜登就提起中國領導人
-
今年最大規模!13架次解放軍軍機進入台“西南空域”
-
西媒又渲染中國人“少吃肉改變地球”了
-
美國這些互聯網公司也開始清理“特朗普遺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