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外交出問題了嗎?
關鍵字: 黃巖島菲律賓外交中國趙可金5月25日,由春秋研究院、觀察者網主辦的“媒體與政治,中國的公共外交”研討會在春秋研究院舉行。會議邀請了荷蘭國際關係研究學院高級研究員Ingrid d'Hooghe Clingendael、南加州大學公共外交中心主任新聞學與公共外交教授Philip Seib、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系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教授趙可金以及春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寒竹。四位專家圍繞“中國媒體對政治有什麼影響?與歐美媒體有什麼區別?如何定義中國的公共外交?”等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
本文根據趙可金副教授在會上演講以及會後周小婷採訪整理而成。
(趙可金,清華大學國際關係系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教授。)
樹欲靜而風不止 中國的發展樹大招風
觀察者網:黃巖島事件已經持續快兩個月了,中國和菲律賓也正在逐步恢復外交接觸。除此之外,越南、朝鮮、日本和印度近期和中國都有摩擦。您認為在這個時期出現這樣高頻度的外交爭端,原因是什麼?
趙可金:一方面樹欲靜而風不止。因為今年中共十八大召開,中國想創造一個和平、安定的環境,這是我們今年外交的主題。這樣周邊國家覺得對它來説是個很好的時機,試圖火中取栗,渾水摸魚。
觀察者網:那他們認為中國政府會有退讓嗎?還是説這樣做是想挑起國內民眾的情緒?
趙可金:中國已經採取了最大的剋制態度退讓,比如對菲律賓,就已經足夠剋制了。此外,中國和世界的關係非常緊密,中國的發展對周邊國家的確是造成了些影響,比如和朝鮮、韓國、菲律賓的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漁民。我們近海已經沒有魚了,要到深海去捕魚,難免不小心就跑到人家那邊去。所以這個事情是兩方面,一方面是中國的發展樹大招風,一方面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目前中國外交進入了一個瓶頸期
觀察者網:您對當前中國的外交局勢是如何判斷的?
趙可金:隨着中國力量的上升,目前中國外交進入了一個瓶頸期。這意味着如果不能有效突破這個瓶頸的話,中國外交會越來越被動,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和國內的牽制。如果可以突破,中國外交會有一個大的變化和發展。
中國外交的困難期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受到國內壓力越來越大,中國領導人感受到來自老百姓的壓力非常大。第二,隨着中國力量的上升,國際上對於中國的壓力也很大,包括前幾天美國驅趕孔子學院教師的事情。
但我想這些都是正常的。大國崛起捱罵是必然的,我們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態。
觀察者網:您認為中國外交目前出現的問題有哪些?
趙可金: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不干涉內政的原則是不是要修改?因為過去不干涉內政是可以的,我們和人家沒有多少關係。但是現在我們有這麼多人、這麼多企業都出去了,中國的發展已經和世界聯繫在一起了,這意味着你不可能不干涉人家內政,不干涉下次就會傷害中國的利益。第二,不結盟的原則是不是要調整,以及怎麼調整?不結盟肯定是有問題的,西方國家以前已經結盟了,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再不與周邊國家發展緊密關係的話,我們手中的牌就沒了。其實中國和美國較量手裏必須要有牌。一張朝鮮就讓它很頭疼,再拿幾張就更頭疼了。
第三,不派兵的原則是不是也要調整一下?其實我們已經鬆動了,索馬里護航、印度洋護航、湄公河護航,雖然不是在外面建軍事基地,但是有兵在海上了。類似的建設性舉措不能完全不做,否則一出問題就撤僑,就弄飛機往回拉,也不能整天往回拉吧,拉回來你還回去吧,還是要遇到問題。一些重要的地方,比如哈薩克斯坦、緬甸、巴基斯坦,是不是可以考慮建軍事基地。
第四,不當頭、不扛旗、不稱霸的政策是不是要修改一下?很多國家希望中國來當頭,替它們説話。不當頭既不能和西方較量,也不能贏得發展中國家的信任。我們和發展中國家的關係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現在我們和發達國家,比如美國,是相互扯皮,扯來扯去總是我們都賺了錢了,只是賺多賺少分多分少的問題。而我們現在和發展中國家遇到的問題是我們越發展,人家越無路可走了。Made in China 越是充斥於西方的超級市場,菲律賓、洪都拉斯、越南或者其他國家就沒市場了,他們的產品積壓、企業倒閉、工人失業。所以我覺得中國外交肯定是出了問題了。
(5月13日美國華人在菲律賓駐美國大使館前舉行示威活動。)
對大國韜光養晦 對小國要有所作為
觀察者網:那怎麼來解決呢?
趙可金:兩個辦法。第一,要把國家外交和社會外交結合起來。現在政府之間的關係是很好的,比如中國和美國,一個明顯的標誌就是中國可以不通過華爾街,直接買美國國債,這是鐵哥們才這麼辦的。但光靠政府外交是不行的,要把社會外交結合起來,因為大家在維護中國利益這一點是一致的。第二,怎麼把國家建設和國際體系結合起來。隨着中國從邊緣地帶進入中心舞台以後,我們不僅要為國家服務,還要做點對世界有利的事情,把我們在減貧、防災和人口管理方面的經驗轉化為國際遊戲規則,在國際社會里帶個頭。
觀察者網:您覺得中國現在還需要韜光養晦嗎?
趙可金:我覺得中國是要堅持韜光養晦,積極有所作為。過去你很弱小,人家根本不在意你,現在是僅次於美國的經濟體,你的一舉一動確實引發人家的關注,要做的是收斂方法。在賽場上第二名是最難的,因為第一總覺得你要超過他,要對你使絆子。在這個時候越發需要對大國韜光養晦,對小國要有所作為。有所作為就是他們有什麼困難,我們要幫他們,比如説菲律賓有什麼困難,我們可以幫他。但是原則問題不可以鬆動。
觀察者網:對於政府來説,怎麼處理民眾情緒和國家利益、睦鄰友好這三者之間的關係?
趙可金:要處理這關係,其實也不難,堅持有理、有利,有節。
所謂有理,就是任何事情要抓住理,理不是某一國家的小理,而是國際規範的大理。比如像漁業糾紛,就按照國際法、國際漁業協議、聯合國海洋法來處理,要始終堅持公義和法律。
第二,有利,對於國內民族情緒,還要本着抓大放小的原則,因為民族情緒總歸需要有方式進行釋放,不能簡單地媒體炒作,或者公開的激烈行動,完全可以用其他方式。
第三,就是有節。釋放的方式要控制,不能過火。
標籤 舊文資料-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註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小婷
- 武契奇寒風中親赴機場,迎接100萬劑中國疫苗 評論 181BBC蒐集中國疫苗“差評”,土耳其醫生不上套 評論 314拜登兩項新任命,都和中國直接相關 評論 114官方公佈孫楊禁賽判決撤銷原因:仲裁員存在歧視 評論 327拜登開啓“核動力”刺激,公佈1.9萬億美元救援計劃 評論 529最新聞 Hot
-
武契奇寒風中親赴機場,迎接100萬劑中國疫苗
-
特朗普任內“處死”第13人,超56年總和
-
CDC:英國發現的變異新冠病毒,恐在美國成“主流”
-
BBC蒐集中國疫苗“差評”,土耳其醫生不上套
-
“5人偷渡台灣,已到美國”
-
終於走人
-
拜登兩項新任命,都和中國直接相關
-
最新調查:近8成受訪者認為“美國正在崩潰”
-
“只要政府批准,匈牙利成首個接受中國疫苗的歐盟國家”
-
“最後瘋狂”!美國又制裁6名中國官員
-
他將在拜登就職典禮前離開白宮,單獨舉辦告別儀式
-
“最後,友誼的小船説翻就翻”
-
特朗普即將下台,美國最大擁槍組織申請破產
-
台灣當局:今年大陸返台過年人數可能僅剩2萬多
-
官方公佈孫楊禁賽判決撤銷原因:仲裁員存在歧視
-
兇手跑了!目的地都是…
-